健康 | 起身就见晕,可能有点“贫”!你贫血了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起身的时候,会头晕目眩,甚至眼花、耳鸣、乏力等,两眼冒金星,在原地要晕乎几秒才能反应过来,严重时甚至还会摔倒在地。很多人默认为这是低血压或者血液循环不畅所致,但是去医院检查结果却是贫血。
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贫血人数已超过20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37%。贫血的危害有很多,涉及到很多的系统。比如:乏力,走路心慌胸闷气促;女性月经不调,男性性功能障碍;还会增加认知障碍风险、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引起神经系统的障碍。 什么是贫血? 贫血的定义是在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量均小于正常值,并且伴随全血容量的减少,导致出现综合的症状。 而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表示。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即为贫血。 导致贫血的病因 贫血对健康危害极大,如果怀疑自己有贫血,应及时就医,找到贫血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贫血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骨髓中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MDS、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癌转移等)、继发性贫血(肝 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等)。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本身的缺陷(包括细胞膜、红细胞能量代谢有关的酶)和血红蛋白分子异常,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或免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骨髓的代偿功能而发生而造成的贫血,又称为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因短时间内大量血液流至体外或长期反复少量血液流至体外所致的贫血。前者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后者为慢性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常见于开放性外伤、宫外孕大出血、消化道溃疡及血液病引起的各种大出血等;慢性失血性贫血:常见于妇女月经过多、慢性持续性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钩虫病等疾病。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贫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伴随各种疾病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症状,贫血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红细胞形态观察 3.网织红细胞计数 4.骨髓细胞形态学 5.病理组织学检查 6.病因检查 小结 贫血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少抽烟喝酒,保持适当运动。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日常有助于补血的食物有红枣、枸杞、红豆、牛肉、鸭血、猪血、黑芝麻、菠菜等。食谱要广,不可挑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