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 | 揭秘粪菌移植如何治疗自闭症!
近日,山东潍坊16岁男孩通过6次“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效果显著,消息很快登上微博热搜,部分网友赞叹现今医疗技术的神奇的同时,也有很多疑惑。什么是菌群移植?怎么移植?它是如何跟自闭症挂上钩的?所有自闭症患者都可以通过菌群移植治疗吗?
什么是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其定义是,将健康人粪便中提取的高纯度功能菌群,完整的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以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对肠内肠外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粪菌移植为什么能治病
人类肠道内存在大量多样的微生物,其中以细菌为主[1]。肠道中的细菌总数多达100万亿,种类超过1000种。这些肠道菌群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免疫调节具有重要作用[2],还可以调节血脂、调节血糖等。
粪菌移植可以做到从肠道入手,改善肠道菌群后,达到对肠内肠外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粪菌移植的途径
FMT可通过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途径来进行[3]。上消化道路径包括口服、胃镜、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空肠管、 经皮内镜胃/肠造瘘管(PEG/J 管);下消化道路径包括结肠 镜、结肠置管、乙状结肠/直肠镜和经肛门保留灌肠(以下简称灌肠)。各种移植途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见表1。
表1各种移植途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4]
菌群移植与自闭症的关系
据报道,有30-70%的自闭症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有肠道问题,比如腹泻或者便秘。
国内外已有研究都证实,与正常的同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数量较少。研究者们怀疑肠道微生物可能改变肠道与大脑信号沟通的神经递质(帮助生物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外一个神经细胞的化学物质)水平,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
早在2015年,我国尤欣教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阐释了自闭症患儿体内的免疫异常,其中重点突出了自闭症患儿会并发消化道症状。
粪菌移植可通过修复肠道群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稳态,从而调节代谢、免疫状态、神经递质传导等途径,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平衡,达到消除自闭症临床主症的目的。
菌群移植适用于任何自闭症儿童吗?
早在2016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微生态学组就儿童粪菌移植技术制定了标准与规范,发表了《关于儿童粪菌移植技术规范的共识》,其中规定:
FMT治疗自闭症患者纳入要求:
1.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者;
2.伴有明显的胃肠(GI)症状,如腹泻、腹胀、便秘、恶心、呕吐、肠绞痛等;
3.伴有睡眠障碍、夜醒频繁者;
4.伴有情绪障碍、兴奋、自伤行为、刺激症状频繁者;
5.肠道菌群紊乱;
6.合并有食物不耐受者及肠道免疫力低下者(但重度过敏除外);
7.不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结肠细胞严重受损(菌血症风险)、肠梗阻、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免疫缺陷病及孕产妇者;
8.年龄要求:3岁及以上患者。
引用文献
[1] Dethlefsen L,Mcfall-Ngai M,Relman DA.An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human-microbe mutualism and disease[J]. Nature,2007,449( 7164) : 811-818.
[2]马玉帛, 李婷宇,曹海超,吴开春,樊代明,聂勇战,粪菌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 电子版) 2016年2月第6卷第1期.
[3] Zanella Terrier MC,Simonet ML,Bichard P,et al. 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7416-7423.
[4]李宁,秦环龙等,菌群移植途径的选择与建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0年7月第23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