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leftlogoright
产研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科普 | 正在透支身体的脂肪肝,到底离肝癌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1-11-18    来源:微信公众号:检验医学网,ID:labmedcn

脂肪性肝病俗称脂肪肝(FLD),脂肪肝是以脂肪过度贮积于肝细胞内和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不同的种族、性别、年龄段均可发病,以40~49岁的人群发病率最高,我国成人患病率为15%一25%。

脂肪肝来势汹汹,无论是在体检诊断为脂肪肝时,还是在临床治疗脂肪肝时,大家都不免会产生疑问,脂肪肝有哪些临床表现?需要做哪些检查?如何防治?


一、脂肪肝有哪些类型?

按照病因划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饮酒外,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脂肪肝,是一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肝脏疾病。


二、脂肪肝有哪些危害?

脂肪肝发展初期,肝功能指标常常表现为正常。随着病态的发展,肝功能指标表现为轻到中度的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肝脏细胞在慢性炎症作用下反复坏死和再生,导致间质纤维增生。到了这个阶段就可能持续进展,导致发生不可逆的肝硬化,并可在此基础上发生肝癌。

除了对肝脏造成危害以外,脂肪肝会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还会增加对心血管的危害,诱发和加重高血压、冠心病,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解毒功能,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诱发胆囊疾病。


三、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由于肝脏的强大储备能力,脂肪肝初期起病隐匿,发展周期较长,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较为严重了。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因肝脏氨基转移酶升高或肝脏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部分人可有乏力的症状,尤其是在下午出现倦怠、右上腹闷胀及肝区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可出现黄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有晚期肝病的相关表现,如持续的胆红素增高、肝腹水、蜘蛛痣、肝掌等。部分患者体格检查或可见肝肿大,但个体差异明显。


四、脂肪肝有哪些相关的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

1.全血细胞计数;

2.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

3.血脂全套;

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5.血尿酸;

6.超敏CRP;

◆人体成分分析人体成分分析可以检测人体的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内脏脂肪面积以及骨骼肌等数据,可根据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是否患有脂肪肝;

◆超声检查超声是最早应用于脂肪肝评估的影像学检查,也是目前最常用的脂肪肝筛查方法;

◆肝瞬时弹力成像瞬时弹性成像属于全新的定量检查方法,无创检测,可以评估脂肪肝的肝纤维化水平和肝脏脂肪变的严重程度;

◆血清学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ⅢNP )、Ⅳ型胶原测定(C-Ⅳ)、层粘连蛋白(LN),在肝脏损伤和纤维化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引起相关的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

◆肝组织活检目前诊断NAFLD的“金标准”依旧为肝活检组织检查,这有利于了解NAFLD的分级以及分期,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进展以及预后。


五、脂肪肝需不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脂肪肝的临床管理强调预防与治疗并重。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的肝组织学改变处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若能良好控制病因,减少危险因素,是可以逆转甚至完全恢复的。因此,减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临床管理的首要目标。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食用煎炸、高糖、高脂的食物,多吃粗粮、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的食物。

◆坚持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快走等锻炼方式,通过长期持续的运动来改善脂肪代谢状况;同时,运动也有利于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和维持稳定的体重。

◆药物干预通常情况下,轻度脂肪肝可以通过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而逆转,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则需要通过药物干预,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六、脂肪肝合并HBV和(或)HCV感染怎么办?

慢性HBV和(或)HCV感染合并脂肪性肝病时,首先应对HBV和(或)HCV感染者病情进行评估,考虑是否进行抗病毒及相关治疗;评估患者就诊时肝损伤的主要原因,积极处理并存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酒精滥用等问题;对于不能明确肝炎活动的病因者,可先行戒酒和减肥等治疗,3~6个月后如果肝酶持续增高,再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诊断与治疗对策。

七、脂肪肝如何做好随访?

者应针对自己的饮食、运动、体质量、腰围、血压以及与生活质量进行相关观察,并根据观察指标建立自我记录的图表,以供医患之间交流。每3~6个月检测一次肝功能、血脂和血糖等生物化学指标,每6~12个月进行包括肝脏、胆囊和脾脏在内的上腹部超声波检查。

八、如何预防脂肪肝?

◆控制体重60-80%的肥胖者有脂肪肝;

◆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多运动,每周4次以上,累计时间达到150~250min,选择中等量的有氧运动,避免“久坐少动”的不良习惯;

◆定期体检(常规血清学指标、人体成分分析、超声,脂肪肝高危人群可增加瞬时弹力成像和血清肝纤四项)。

◆谨慎使用各种中西药物。

文献来源

[1]董姝,刘平,孙明瑜.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二次打击”学说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7):55. 

[2]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组,等. 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年修订版)[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 022(006):787-792.

[3] Simon T G , Roelstraete B , Khalili H , et al. Mortality in biopsy-confirm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cohort[J]. Gut, 2020.

[4] Unexpected Rapid Increase in the Burden of NAFLD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patology. 2019 Oct;70(4):1119-1133.  doi: 10.1002/hep.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