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leftlogoright
产研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人畜共患传染病 | 炭疽:了解它,预防它

发布时间:2024-08-05   

近期,山东聊城市阳谷县一肉牛养殖场发现个别炭疽病例,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炭疽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牛、羊、马等食草动物,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炭疽杆菌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或吸入环境中的炭疽芽胞而患病。炭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近年来,我国炭疽总体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在0.05/10万以下,病死率0.2%-2.7%,但局部暴发时有发生[1]



认识炭疽杆菌和炭疽

◆病原学[1]

炭疽杆菌属于芽胞杆菌科,芽胞杆菌属,为革兰染色阳性的粗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体长3-10μm,宽1-3μm,两端平齐,呈竹节状排列成链状,无鞭毛,不能运动,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炭疽杆菌在宿主体内形成荚膜,在体外形成芽胞

炭疽杆菌的基因组编码三种外毒素蛋白: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单独注射某一种外毒素蛋白,对动物不致病,联合注射可致病。炭疽杆菌的荚膜和外毒素是炭疽杆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炭疽杆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与非芽胞菌无明显差别,芽胞抵抗力很强,在皮毛、水和土壤中能长期生存。高温高压或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乙酸以及甲醛等可杀灭芽胞,石炭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和酒精对芽胞杀灭效力较差

◆流行病学[1]

●传染源

主要是染疫食草动物,如患病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犬等杂食动物。带菌动物的皮毛、肉及其产品均可带有炭疽杆菌[1]

图片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炭疽杆菌的牲畜及其产品可引起皮肤炭疽。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可引起肺炭疽。

消化道传播:食入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及乳制品可引起胃肠道炭疽。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饲养、屠宰、加工、售卖动物及其产品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图片

炭疽的感染路径[2]

◆临床表现[1]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4天。皮肤炭疽多为2-7天,肺炭疽和肠炭疽可短至数小时。根据炭疽杆菌感染部位,分为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脑膜炎型炭疽及败血症型炭

其中皮肤炭疽占炭疽病例总数的95%以上,病变多发生在面部、颈部、前臂、手部和脚等裸露部位,通常表现为单一皮肤病变,也可为多发病灶。初起为瘙痒性斑丘疹、渐变为无痛性水疱、出血性水疱、疱疹破溃成浅溃疡,血性渗出物结成炭黑色焦痂,痂内有肉芽组织即炭疽痈,周围组织水肿明显。焦痂在丘疹出现后约10天左右开始逐渐脱落。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图片

皮肤炭疽的典型症状[2]



炭疽的检查和诊断


◆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为(10-20)×109/L,可高达(60-8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可采集患者的疱液、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检测。

细菌涂片:显微镜下可见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染色阳性粗大杆菌。

细菌培养:将采集标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培养到炭疽杆菌。

核酸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炭疽杆菌特异性核酸阳性。

图片

抗原检测:免疫层析法进行炭疽杆菌抗原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炭疽。

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液炭疽毒素抗原的抗体和荚膜抗体

●影像学检查

肺炭疽病例肺部可见斑片状或片状模糊影或实变影,纵隔增宽,可伴胸腔积液。

◆诊断[1]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疑似病例

具有以下任一项者:1.典型皮肤损害;2.其他炭疽临床表现,同时有流行病学史。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1.显微镜检查发现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2.体液或分泌物标本检测炭疽杆菌抗原阳性;3.血液标本检测炭疽杆菌抗体阳性;4.暴露动物诊断为炭疽或暴露环境标本培养到炭疽杆菌。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1.细菌培养到炭疽杆菌;2.炭疽核酸检测阳性;3.血清抗炭疽杆菌毒素的特异性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4.具有下列任意2项:(1)显微镜检查发现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2)炭疽杆菌抗原阳性;(3)炭疽杆菌抗体阳性;(4)暴露动物标本或环境标本细菌培养到炭疽杆菌



炭疽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1]

●一般治疗

严格隔离,卧床休息。呕吐、腹泻、进食困难者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血、休克、神经系统症状,给予相应处理。严重水肿或脑膜炎型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g/d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d)治疗3-5d

●局部皮肤处理

皮损处切忌触摸、挤压,原则上不做切开引流,以防感染扩散。局部可用1:20000高锰酸钾液湿敷或2%过氧化氢清洗,创面用四环素软膏纱布覆盖后包扎,患肢可固定、抬高

●病原治疗

炭疽杆菌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糖肽类、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和噁唑烷酮类敏感,对头孢菌素类和磺胺类不敏感

图片

局灶性皮肤炭疽给予单一抗菌药物治疗。一线方案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或多西环素。

系统性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败血症型炭疽、严重皮肤炭疽)应给予2种或2种以上对炭疽杆菌有活性的抗菌药物。其中至少1种有杀菌活性(一线方案为环丙沙星);另外至少1种为蛋白合成抑制剂(一线方案为克林霉素或利奈唑胺)。

脑膜炎型炭疽给予至少3种对炭疽杆菌有活性的抗菌药物治疗。其中至少1种杀菌剂(氟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类),且至少1种为蛋白合成抑制剂;所有抗菌药物均应具有很好的中枢渗透性。

●中医治疗

炭疽的核心病机为毒热疫邪经口、鼻、疮口侵于肺、肠、肌腠,热盛肉腐,发为喘促、吐泻、疮痈。临床分为疫毒初起、疫毒炽盛和余毒未尽三型论治

疫毒初起:皮肤无痛性小丘疹,或单个或多个,多痒而不痛,全身有轻微发热及不适,舌红,苔黄,脉浮而数。推荐方剂为仙方活命饮;外治宜消肿解毒类中药外敷。

疫毒炽盛:水疱其色暗紫,破溃结痂,其色黑似炭,疤形凹陷,形似鱼脐;疮周肿胀弥漫,伴有水疱,发热寒战、头痛身痛等证;或疮面干涸、黑腐不脱、伴有壮热、神昏谵语、痰鸣气喘;舌红,苔黄,脉数。推荐方剂为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营汤;外治宜消肿解毒类中药外敷。

余毒未尽逾时1-2周,腐肉分离,渐至脱落,疮面色红,肿胀渐退,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皮肤炭疽的后期可参考此型论治。推荐方剂为托里消毒散,外治宜用生肌类中药外敷。

◆预防[1]

●一般预防措施

对有风险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从事相关工作时做好防护。

●暴露后预防(PEP)

暴露于炭疽杆菌气溶胶者,须尽快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选择口服抗菌药物。

●疫苗接种

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接种。

图片

炭疽疫苗接种的潜在目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