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leftlogoright
产研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健康科普(第153期)| 流感高发,注意防护,这份科普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3-12-25    来源:山东省大健康产研院

进入冬季,伴随着寒冷空气一并到来的还有呼吸道病毒的活跃,据国家流感中心的监测数据,近期全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持续上升,不知你是否中招了?

图片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别,其中的甲型(H1N1亚型和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会导致每年的季节性流行。

◆流感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患者常会出现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主要为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

图片

除呼吸道症状外,流感还可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可能还会出现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和眼结膜充血等其他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减轻和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注意:流感≠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图片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流感的危害

流感全人群普遍易感,且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中,可因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流感的每年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如何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当前,我国已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尽管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机是在流感流行季到来之前完成,但在整个流感流行季内都可以前往接种点进行接种,这样既直接保护自己,也间接保护尚未接种的家人。

图片

由于不同人群感染流感后的临床严重程度和结局不同,某些人群应当更加优先地接种流感疫苗。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和其他国家多年的应用经验,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国家流感中心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人群:

◆ 6-23月龄的婴幼儿;

◆ 2-5岁儿童;

◆ 60岁及以上老人;

◆ 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 医务人员;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液),尽量避免接触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