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天气炎热,送你一份夏季健康指南→
“六龙骛不息,三伏起炎阳;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留心各种症状,做到“防病于未然”。
中暑和热射病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1]。
中暑分级标准[1]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2],占中暑的8.6%~8.0%,以核心温度升高超过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以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力衰竭、横纹肌溶解及癫痫发作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军人、消防员、运动员、户外劳动者等职业群体,以及部分热调节功能不全的老人或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根据致热因素的不同,中暑和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非劳力型)”和“劳力型”两种。在经典型中暑或热射病中,致热因素主要来自环境的外源性热,可以在没有体力活动的情况下发生。而劳力型中暑或热射病,致热因素主要来自机体的内源性热,与经典型比较,更容易并发严重的横纹肌溶解、肾功能损害和DIC[3,4]。
夏季传染病
夏季,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各类细菌病毒迅速繁殖,水源、食物、环境更容易受到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5]。
常见的夏季传染病
夏季其它隐患
蚊虫叮咬
夏季高温潮热,是蚊蝇滋生的季节,应警惕蚊虫叮咬。有些蚊虫叮咬后,仅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等,无需处理,过段时间后症状可自行消失。但有些蚊虫叮咬后,尤其是被称作“杀人虫”的蜱虫等毒性较强的虫子,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对待蚊虫叮咬时不应掉以轻心,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正确处理[6]。
“空调病”
医学上其实并没有一种病叫作“空调病”,这是一个社会学的病名,通常与空调的不恰当使用有关。“空调病”一般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温度太低、空间密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导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滋生,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头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7]。
汽车安全
放置易燃易爆品:碳酸饮料、打火机、充电宝、香水、老花镜、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些物品在高温和被阳光暴晒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爆炸[8]。小孩被反锁车内:烈日下车厢内是封闭的高温、高湿、缺氧环境,阳光暴晒使车内温度持续、快速升高,容易使被困人员因体温过高(>40℃)中暑,这会对细胞造成直接的损伤,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离车前务必再检查一遍,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在密封车内开空调睡觉:汽车空间狭小,如果车内空气设置为内循环,不仅可能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由于人体呼吸等原因,也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值时,人可能就会出现昏迷及脑缺氧情况。穿拖鞋或者高跟鞋行车:天气炎热,很多司机喜欢穿拖鞋驾车,但拖鞋很容易被刹车板勾住,发生紧急情况时,很有可能延误刹车时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野外游泳
溺水事故多发生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江河、水库、池塘等野泳点。夏季处于汛期,河水湍急、水情复杂,易发生意外事件。呼吁市民到游泳馆、水上游乐场等有安全保障的场所游泳。遇见溺水事件应立即报警,请专业人员救援,切勿盲目下水施救,避免发生衍生事故[9]。
雷雨天气
夏季雷雨天气增多,在户外要注意避开电线杆、大树、加油站等,打雷的情况下切忌使用电子产品。出门前查询天气情况,准备好相关雨具,以防万一。
预防火灾
因降温、生产需要,夏季用电量剧增,各单位、各居民家庭要及时检查电线路,更换老化电线。正确铺设线路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和过载保护装置。禁止超负荷用电,且人离开时记得关闭非必要电源。
夏季防范方法
躲避烈日,做好个人防护
10点到16点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较高;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以防晒伤。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浅色、透气性好的衣服,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10]。
及时饮水,适当补充电解质
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每次喝水控制在150-200mL,要喝温开水,尽量不要喝冰水。根据气温的高低,一般人员每天喝1.5至2L水,高温作业人员,每天喝3-5L水。夏季出汗较多容易丢失电解质,可以选择电解质水、大麦茶、绿豆汤等现成的饮料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10]。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有效避免发生中暑。
充足睡眠,以静养心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保持身心放松,既利于白天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适量运动,把握时间
夏季炎热,可在早晚时段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太极拳等;不适合在烈日下进行过于剧烈的户外运动,因为温度过高时,汗液分泌过多,容易导致电解质流失过度,引发中暑。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凉爽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在早晚时段可适当开窗通风,在气温升高时段选择关闭门窗,同时应该及时拉上窗帘,以免阳光照射室内形成温室效应,降低居住的舒适感。如条件允许,可开启空调、电扇来缓解炎热感[11]。除此之外,高温天气若长时间外出活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藿香正气水(丸)等副作用较小的中成药来预防中暑。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不可滥用,可选择无酒精的剂型服用[10]。
参考文献:
[1]宋青,毛汉丁,刘树元.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07):541-545.
[2]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3):181-196.
[3] Leon LR,Bouchama A.Heat stroke[J].Compr Physiol,2015,5(2):611-647.
[4]Hifumi T.Kondo Y,Shimazaki J,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q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t stroke in a nationwide registry[J].J Crit Care,2018,44:306-311.
[5]耿梦杰,任翔,彭质斌等.2021年我国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J].疾病监测,2021,36(08):811-817.
[6]张云霞.夏季警惕蚊虫叮咬[J].保健医苑,2019,No.193(07):20-21.
[7]陈晶. 炎夏谨防“空调病”来袭[N].人民政协报,2022-06-29(007).
[8]高林.高温季汽车安全运行防自燃4要点[J].汽车工程师,2015,No.219(07):63.
[9]迈克·古斯塔夫森,张文华.炎热夏季野外游泳的6点警告[J].游泳,2014,No.175(04):76-77.
[10]边纪.高温天气 谨防中暑[J].新农村,2022,No.467(08):42.
[11]石青.高温天气需防范室内中暑[J].人人健康,2014,No.377(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