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leftlogoright
产研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紧急提醒:流感凶猛来袭,99.9%的竟都是甲型流感病毒!

发布时间:2025-01-18   

近期,流感占据了各类新闻头条,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仍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流感流行情况概要(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南、北方省份检测到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流感占比达99.9%[1,2]

图片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季节性疫情,并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大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在我国,基于国家流感样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数据估计,每年有340万病例因流感样疾病就诊,门诊病例总经济负担为464-1320元/例,住院病例总负担为9832-25768元/例,平均每年约有8.81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8.2%[3]

◆病原学

流感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由节段性、单股、负链核糖核酸(-ssRNA)基因组组成,能够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糖蛋白上。流感病毒的结构从内到外由核心、衣壳和包膜组成,包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基质蛋白(M1),外层为脂质双层,镶嵌有两种突出表面的重要糖蛋白:柱状的血凝素(HA)和蘑菇状的神经氨酸酶(NA),两者数量之比约为4:1-5:1,在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流感病毒依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和丁(D)四型[3]

图片

甲型流感病毒的生命周期[4]

◆传染源

流感确诊病例和隐性感染病例是主要传染源,被感染的禽类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健康成人感染季节性流感病毒,潜伏期1-3d。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一般在症状出现前24h开始排出,在发病后2-3d达到高峰,5-7d内下降,感染H5N1/H7N9禽流感时排毒时间可达1-3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毒可能会在呼吸道持续存在数周或数月[3]

◆传播途径

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和微小颗粒传播[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短期内有一定免疫力。由于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可反复感染[3]

◆临床表现

流感一般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患者常会出现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主要为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除呼吸道症状外,流感还可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可能还会出现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和眼结膜充血等其他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减轻和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流感的治疗

流感治疗原则一旦诊断,尽早治疗,重视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病情评估。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辩证论治[3]

抗流感病毒药物

抗流感病毒药物分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对目前流行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具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性良好。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H5N1和H7N9禽流感有抑制作用[3]

图片

扎那米韦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4]

●对症治疗药物

发热及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又称醋氨酚或扑热息痛)和非甾体抗炎药对于流感相关的发热和疼痛有缓解作用,可以短期应用[3]

咳嗽:流感相关的急性咳嗽,不推荐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加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镇咳[3]

腹泻:流感相关的急性腹泻,不推荐使用强力的止泻药、抑制或者杀灭肠道细菌的抗生素。建议使用口服盐溶液,充分补液,补充肠道益生菌,使用蒙脱石散[3]

咽喉疼痛:流感相关的急性咽喉疼痛,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中成药含片;雾化吸入等。需要警惕流感引发的急性咽峡炎[3]

◆流感的预防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目前应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种,即“灭活”疫苗、冷适应型“减毒活疫苗”和“重组HA”疫苗。现有数据支持目前的建议,即为高危人群(孕妇、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每年秋季接种一次流感疫苗。理想情况下,疫苗在10月底之前接种,并在整个流感季节向所有未接种人群提供疫苗。卫生保健工作者和护理人员也应每年秋季接种疫苗,减少流感病毒传播给脆弱人群的可能性[3]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口罩。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日常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1周),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202501/t20250109_303780.html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1周第838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49/202501/t20250109_303781.html

[3]吕菁君,赵光举,赵宏宇,等.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2):1013-1026.

[4]Świerczyńska M, Mirowska-Guzel DM, Pindelska E. Antiviral Drugs in Influenz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Mar 4;19(5):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