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高温天气下警惕致命杀手——热射病!教你如何防范与救治
近日,全国多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地区高温天气突破了历史极值,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经常听到有人说“热死了,热死了”,这一点都不夸张,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地多例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情况出现,“热射病”相关的话题瞬时霸占了热搜排行榜。热射病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症状?高温天气下,我们应该如何防御?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状态,其特点是核心体温≥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主要为意识障碍),并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临床表现[1],其又称“重度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病死率高。根据劳力性因素的有无,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HS)。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发生于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而劳力型热射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体能作业的部队官兵、青壮年人以及运动员等[2]。
热射病症状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3]。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3]。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对热射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刺激下机体失代偿的病理变化以及热射病引起全身炎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机制,由热应激引起的核心温度升高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一是皮肤血流量增加、肠道血流量减少,导致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升高,免疫反应被启动,从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另一种途径是核心温度升高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出现微血管血栓形成和消耗性凝血,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4]。
热射病的预防
1.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留在高热环境的时间,留在有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的房间,保证充足的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分。
2.劳力型热射病的预防
做好热习服,即通过反复热刺激,使人体出现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使主动热适应,这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10~14天。
军事训练或活动应尽量避开气温较高、辐射较强的时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次数,减少在高热环境的持续活动时间。
要提供合理的饮食,不宜进食油腻辛辣食物,饮食要清淡。高强度体能活动会产生大量汗液,机体水盐丢失十分严重,因此要适时补充水盐,尽量做到主动饮水,提倡少量多次饮水。
热射病的救治
1.立即脱离热环境。热射病可能会危及生命,救治的第一步应是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离热环境;同时脱去外衣裤,便于散热,对其大声呼叫,以评估意识状态。
2.用水、冰等进行全身降温。快速有效的降温方法是将患者除头部外的其他身体部位浸泡在20摄氏度左右的浴盆中,或者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擦拭全身,同时将冰块放置在患者双腋下、大 腿根,或者将患者放在冰床上,头部戴冰帽、冰颈圈,并用冰毛巾擦拭全身。
3.气道保护与氧疗。如指脉氧饱和度小于95%,要给予鼻导管吸氧。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口腔有异物引起窒息。一旦发生呕吐,应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4.控制抽搐。如患者突发抽搐,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尝试喂水,条件允许时应立即给予安定注射液(10~20mg 肌肉注射或5~10mg 静脉注射)[5]。
热射病一旦发生,后果真的很严重,特别是现在高温天较多,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夏日炎炎,最好的建议就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吧”!
文献来源
[1]江利亚,王娇,张玉想.肠道菌群和肠-肺轴在热射病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1,37(12):2293-2298.
[2]李代波,周欢,刘乐斌.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2):1598-1601.
[3]关于热射病,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解答来了.医政医管局.2022-07-15
[4]王玲,金红旭,郭俊峰,葛凤,孙香蕾,吴广昊,王蓓蓓,高燕.热射病临床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2,10(02):81-82.
[5]孙兴维,许韶玉.热射病防治的“黄金法则”[N].解放军报,2022-07-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