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这些生活方式会导致骨质疏松,其中就包含过度防晒!自测你是否有些不良生活方式
“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防晒一直是女性护肤话题里的主角。在“一白遮百丑”的价值引导下,爱美的女士们开始进行“养蜂人”式防晒,但凡出门,必须全副武装,从化学防晒涂抹防晒霜,到物理防晒戴帽子、戴墨镜、穿防晒冰袖、穿防晒衣、撑着阳伞……从头到脚趾,必须安排到位。近日,一位30岁的女士便因过度防晒、缺乏运动加上摄入大量咖啡因诱发骨质疏松,不禁让网友们惊呼“用的什么防晒产品?”小编真心劝你们善良,咱关注的不应该是年纪轻轻的女士怎么会得骨质疏松吗?
关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于骨量下降、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多发于55岁后的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发生与环境、生活习惯存在相关性。
据WHO预计到2050年,骨质疏松患者总数将达2.21亿,在中国,骨质疏松症已经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年龄增长所造成的器官功能减退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膳食不合理、药物使用、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日照过少、摄入过多咖啡等因素,不仅影响基础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人们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
而热搜中的女士30岁便患有骨质疏松正是“过度防晒、缺乏运动,又摄入太多的咖啡因”所造成的。据研究报道,目前越来越多的不喜欢出门的“居里夫人”和“宅男”们正在成为患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轻症骨质疏松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落时容易发生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等变形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应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生化测定。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 体积密度) 或者单位面积( 面积密度) 所含的骨量。骨密度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警、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估,其检测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它不仅是世界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也是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估的常用方法。
基于 DXA 骨密度 T 值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1.均衡饮食
均衡饮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基础。日常饮食中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充足的钙、丰富的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来自瑞典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益生菌对骨骼有益,合理补充益生菌或将成为未来预防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2.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必需条件。生活中应避免酗酒、吸烟、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以及过度减肥。
3.规律的体力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重建,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改善关节灵活性,改善步态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和骨折的发生。
4.充足日照
相关研究表明,在人体获得的维生素D中,80~90%是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合成的,而其他维生素D则主要是从少量含维生素D的食物中获得。也就是说,增加日照是改善维生素D缺乏,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